2015年12月20日 星期日
今天晚上在西湖站附近上課,得到了很奇妙的體驗。甫進入講廳就有踏入夜店的錯覺。快節奏的音樂、隨手就可拿的白酒、大家在昏暗的廳內席地而坐。但其實今晚是台灣設計師分享之夜,每個從世界各地回來的台灣設計師,規定只能在20張投影片,每張20秒的範圍內,到世界不同的城市裡進行生活探索。有趣的講者很多,但讓人印象深刻的是他們離開了台灣後,再次回頭窺探自己國家的那份情懷。記得在某分指定閱讀上讀過:
「移動,使原有的社群更凝聚,使原有的顧忌鬆綁,也唯有離開了家鄉才會直視家鄉人。」
一直對這句話感觸很深。我的高中同學們是很奇妙的一群人。有學建築設計的、學都市計劃的、學化學、歷史學、考古學、財務金融、經濟、精算、程式設計、餐飲旅遊、營養師、醫檢…..當時唸書的時候我們班最明顯的特質就是懶散,可這些年,我們一班不到35人的同學跨過地球的經緯遍佈各地,在不同的異地努力的生活,努力成為自己想要成為的人。當時18歲的我會想,我們懶散是因為沒有確切的目標。但現在長大了我才明白,有時候拼了命努力,不過也只是應對茫然無措的另一種方式而已。
最近,「我覺得我年紀大了」,已經快變成我的口頭禪了。23歲。焦慮源自於體認到了時間流動的速度,焦慮源自於自己太過期待自己變成30歲的樣子。更深的焦慮源自於想要對自己人生獨當一面的迫切。某天某本書上寫著:「無成就的返鄉,像是離開的傷痕,人人都側目。」這是現在的心情。在我23歲的某個瞬間,我突然很想很想有自己的房子。就算只是在某個巷子裡租一個小房間,這樣也好。這樣的心情是很孤獨的。因為我在某個剎那突然明白,我的家人不知在哪個時刻,已經習慣了不再為我等門。所以我很想在23歲的這一年,開始學著自己為自己等門。
這些年讀過的書一本又一本。今晚一個人走路的時候,包包裡裝著剛剛在捷運上讀完的高行健的《一個人的聖經》。看著自己的倒影,我忍不住想著,如果我深深愛著的那個人沒有辦法理解我深深引以為傲的,那個部分的自己,那麼這樣,到底又和一事無成有什麼分別呢?
只能一次又一次的跟自己說,很多事,就算未來某天會悔不當初,也只能輕輕放過。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